澳门最准一码100%

    • banner
    • banner

    【星岛热评】牟利心切儿童网红忌拔苗助长

    文章来源:admin   时间:2024-04-23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父母的几乎是高度一致的心愿。特别是在中国,各类培训班、兴趣班、补习班如雨后春笋,涉及到学科辅导的,不能明来,那就暗搞,孩子们也如不停运转的陀螺,疲于奔命,无法从知识中获得乐趣。由此,拔苗助长的实例也层出不穷。然而,不少资质出色的孩子,却因为种种急于求成的“填鸭式教育”,最终,“泯然众人矣”。而在网络时代,更有一些家长急功近利,企图把孩子打造成为所谓的“网红”,目的在于牟利。

      “8岁少年直播养家”、“妈妈给12岁孩子画复古女装”、“萌娃网红账号月入15万”……当许多家长还在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在互联网冲浪中迷失自我时,已经有一些儿童成为了自媒体短视频大潮中的“弄潮儿”。对于这些“儿童网红”而言,一种常见的调侃是“禁止儿童营业,但架不住儿童非要营业”,天生的“滑稽”和“萌属性”容易让他们迅速取得观众的喜爱。

      然而,他们的处境也常常令人担忧并引发争议:在欢乐的日常背后,“营业”的孩子们真的快乐吗?“触网”的体验是否会扰乱他们正常成长的社会节律?儿童网红背后的家长究竟是在“晒娃”还是“啃娃”?其实,儿童网红现象不只出现在中国,世界各国甚至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专有名词“Kidfluencer”。比如,一个出生于2011年的孩子,瑞安 (Ryan),在2018年通过在知名视频网站上测评玩具并进行儿童科学实验赚到了2200万美元,成为了当年该网站收入最高的网红。而许多“小厨师”和“小美妆博主”,乃至于单纯凭着可爱滑稽的表现博人眼球的小朋友也备受粉丝的欢迎。

      在讨论“儿童网红”时,人们大都聚焦于此种现象会对儿童产生何种影响。然而,一个“前置”的问题可能在于,“儿童网红”如此广受追捧的原因究竟何在。事实上,我们更容易看到的是对“熊孩子”们的吐槽,甚至还会常常观察到“厌童”情绪的蔓延。但相较于此,互联网上的儿童形象却广受欢迎。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则报道指出,“弗拉德与尼基”(Vlad and Niki)、“像娜斯提娅一样”(Like Nastya)以及“戴安娜儿童秀”(Kids Diana Show)是知名视频网站上最具人气的三个真人儿童频道;他们的总订阅人数已接近3亿。

      如要理解这样的反差,尼尔·波兹曼的名著《童年的消逝》或许为我们提供了可能的线索。正如他所指出的,“童年”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被“发现”的,这种“发现”带来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对儿童的特殊关照和保护由此得到了辩护;但另一方面,儿童也逐渐被“他者化”——相较于成人,儿童往往不具有完备的理性和自觉的道德观念……如此一来,在得到关照和保护的同时,对儿童的“教养”和“规训”也势在必行——“社会化”的过程旨在消去“他异性”。

      出于上述担忧,舆论一直有广泛呼声要求对“儿童网红”的权益进行立法保护。其中常被援引的,是上世纪美国为保护儿童影星而颁布的库根法(Coogan Law,亦即《加州儿童演员法》)。该法案于1939年颁布。该法案要求父母将儿童影星收入的15%存入信托账户;还要求儿童影星的演出合同需由州法院批准——而非无条件地信任父母会按照孩子的最佳利益行事;此外,法案要求儿童影星在片场需要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且工作不能干扰他们的教育。在1999年后,相关要求被进一步推进,儿童影星拥有其全部收入,而不仅是信托账户中预留的15%。父母可以使用剩下的85%来照顾孩子,但归根结底,这些是孩子的财产。因此,孩子原则上可以因父母不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这笔钱而发起诉讼。

      专题更多

      奇案解密︱台湾第一大案,女星白冰冰女儿白晓燕被凌虐撕票,绑匪性侵逾50人挟持南非武官

      富豪C40RechargeUltimateP6纯电动SUV后驱新版试驾,少量已登记现货优惠价$369,800发售

      施耐德家用电动车充电器|SchneiderCharge支援11kW中速充电,限时优惠连安装近7千港元

      奔驰推全新“E-MBility”手机应用程式|一手掌握充电网资讯,轻松为座驾充电

      本网站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任何单位以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上一篇:国内首本“科学+文艺”《父母手账0~3岁宝贝成长纪念册》你不爱了吗
    下一篇:你好教育早新闻来了(20230511)
    【返回列表页】